巴州区:“科普示范”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

更新日期:2024年6月7    来源:四川先锋网

 

 

  近年来,巴中市巴州区科协践行科技为民,科普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日益多彩,为巴州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2022年以来,巴州区科普志愿服务分队已累计开展科普宣传志愿服务145场次,参与志愿者达500余人,发放各类科普手册、宣传资料12万余册(份),受众14万余人。 

  一、基本情况

  巴州区科协以“抓点示范、亮点成线、全面提升”“点线面”科普工作法为抓手,积极探索建立科普示范体系。以“点”入手,将各类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村(社区)、农技协、科普志愿服务队等科普示范单位或组织打造成为高标准科普示范点;用“线”贯穿,完善科普工作链条,将各个科普示范点串联起来,形成科普风景线;全“面”覆盖,延伸扩展科普风景线,做到科普氛围村村有、社社有、院院有、街街有。“点线面”统筹,形成了亮点为标、亮点纷呈,以点带线、亮线成景,点线统领、全面覆盖的巴州科普特色。

  二、显著成效

  (一)挖掘“示范点”,打造特色科普阵地。结合本地资源和技术优势,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建设标准高、示范性强、覆盖面广、普及功能全的高标准科普示范样板。定期开展科普示范工程评选,选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村(社区)、科普示范学校、科普活动站、志愿服务团队。截至目前,新培育科普专业合作社6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家、市级示范社5家、区级示范社15家。新培育科技小院、家庭农场122家,评选区级示范场60家,评选推荐省级示范场6家、市级示范场27家,申报省级培育工程12家、示范工程1家。

  (二)点亮“主干线”,构建科普风景线。随着各类科普“示范点”的不断增加,逐步形成了以城区院校科技馆为龙头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辐射全区的四大科普风景线。区科协积极发挥全民科学素质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在科普风景线上做文章,注重“线”的延伸和串联,狠抓沿线、周边科普示范体系建设,逐步建强“线”上科普基础设施,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科普活动站等亮点阵地,广泛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活动,科普示范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2022年12月,由区委区政府主办、区科协承办的“巴中市暨巴州区2022年全国科普日·防范邪教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被中国科协表彰为2022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三)拓展“覆盖面”,营造全域科普氛围。随着四大科普示范“主干线”的不断延伸拓展,逐步形成了全区上下共建共享、全面覆盖的浓厚科普氛围。区科协坚持科技文化入民、科技思想引民、科技精神立民,进一步整合优势科普资源、延伸科普阵地覆盖面,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让科普氛围村村有、社社有、街街有、院院有,营造出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打通了科普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三、经验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积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充实调整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巴中市巴州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2021-2035年)方案》,将科普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实施五大提升行动,建设五大重点工程。区委区政府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积极参加科普活动,并妥善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加强组织建设。加强科协组织建设,成立农技协12个、乡镇(城区街道)科协22个、社区科协37个、企业科协5个,各行政村均建有科普活动站,每个村(社区)配备1名智慧科普传播员,全区配备专兼职“智慧科普传播员”296名,每年精准传播权威优质科普知识50万条次。推进基层科协组织建设“3+1”改革,吸纳医院院长、农技站站长(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学校校长“三长”担任基层科协挂兼职副主席,接长基层科协组织“手臂”,团结引领基层卫生、教育、农业等各领域一线科技工作者,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三)打造科普品牌。运用“点线面”科普工作法,充分发挥各类科普设施的作用,全力打造“科普之光”之春、夏、秋、冬系列品牌,每个系列至少开展10项科技下乡、咨询服务、技术推广、科学宣讲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农技协、农村科普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每年在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组织开展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农业经纪人培训及科技志愿服务活动500余场次,参加活动的科技人员和科技工作者人数达800余人,受众人数达10万人次。在农村建立科普中国网络科普E站和固定科普宣传栏阵地,积极推广“天府科技云”应用进村入户,组织线上线下科学知识普及和农技推广。(陈训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