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做好“四个坚持” 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更新日期:2024年96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教育体育局

 

 

       近十年来,遵义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核心理念,把教师摆在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强师工程”,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保障和坚强支撑。

       一是坚持学高为师实施“薪火”行动,打造业务精湛教师队伍。持续构建分层次、多形式、广平台、立体式的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培训网络,建立健全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校级五级培训体系,持续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培计划”,仅2022年以来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318班次、参训教师达32477人次,广大教师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课程意识显著增强。坚持“对接京沪、融入成渝、兼容并蓄、走向国际”教育开放思路,抢抓新一轮东西部协作教育对口帮扶机遇,持续实施“金种子”“影子校长”项目,与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重点高校合作实施北师大高端领军人才培养项目、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项目等,累计培养领军校长30人、领军学科教师60人、领军班主任60人、骨干教师(校长)120人、学科带头人100人、学校后备干部100名。

       二是坚持德高为范实施“铸魂”行动,打造师德高尚教师队伍。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宣讲进校园”活动,将教师师德考核纳入对各级各类学校督导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评优晋升、职称评聘、考核评价等重要依据,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完善规范涉师德师风事件(线索)发现核查报告工作机制,强化制度约束和规范引导,持续打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全面开展新入职人员和从业人员政治审查工作,采取“线上+线下”双线审查方式进行,坚决杜绝有犯罪前科的人员混入教师队伍,严把教师入口关。利用“教师节”开展师德师风先进个人评选表扬工作,用身边的榜样传递师德力量,强化正向舆论引导作用,掀起争做“四有”“三者”好老师热潮。近三年来,共开展市级师德师风宣讲会40余场,组织全市9万余名教师开展教书育人先进事迹学习活动;评优表彰优秀教师800余人,教师获得感和职业荣誉感进一步增强。

       三是坚持改革为要实施“增效”行动,打造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着力解决城乡间、学段间、学科间普遍存在的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促进城乡学校教师更加合理配置,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研究出台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方案、中小学编制统筹管理操作细则,建立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池,统筹坚持“三年一调整,一年一授权”原则对全市中小学编制实施统筹管理。从“严格落实编制配备标准、从严控制抽调借用人员、科学设置管理人员岗位、建立梯次补充人员机制”等方面对教职工优化管理,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严禁长期空编和有编不补、编外用人,推动教师由“单位人”变为“系统人”。此外,严格实行“全市中小学编制总量按照中央和省规定的师生比例确定,并实行动态管理”,严格按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配备中小学教职工,教师配备向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科学等紧缺学科倾斜,教师结构更加优化、编制配备更加合理。

       四是坚持人才为基实施“强根”行动,打造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研究出台加强教育人才引进和培养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为教育体育系统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落实高级人才津贴考核制度,对具有正高、副高职称的中小学教师年终考核合格以上人员,每人每月分别给予一定的高级人才津贴,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荣誉感和获得感。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确保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标准,每月上报当月教师工资落实情况,落实服务期内特岗教师工资待遇和养老保险。大力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项目,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落实贵州省乡村教师教龄荣誉制度,为连续任教满25年的乡、村级中小学教师颁发25年教龄荣誉证书,近五年共颁发荣誉证书550个,进一步推动基层教师安心教学、扎根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