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评论 || 善用“加减除”写好基层理论宣讲“新”文章
更新日期:2024年9月18日 来源:四川先锋网
基层理论宣讲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也是“四下基层”中的关键一环。要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走深走实,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广大党员干部就要自觉当好“党音”的“传声筒”,用群众的故事、群众的语言,把党的创新理论“润物无声”“春风化雨”般地传递到群众心田,激发同理心,释放共情力,用心用情写好基层理论宣讲“新”文章。
多接“地气”,加入“身边故事”,沉浸其中才有“新共鸣”。要把“高大上”的理论通过“接地气”的方式传递出去,就要求我们在理论宣讲的内容上下功夫,找准理论政策与群众所需的同频共振点,把蕴含在其中的道理编成“故事”讲细、讲透。既要讲关于党的方针、政策的“大道理”,也要讲关于群众柴米油盐、冷暖安危的“小故事”,将党的创新理论和人民群众生活相结合,通过运用小案例或实践来阐释、宣讲大的道理。党员干部要善用群众的语言,找准群众爱听的“兴趣点”,用好身边典型,请身边人讲好身边事,以身边事激励身边人,善于用大家熟悉的“活教材”,把“理论话语”转变为“方言土话”“乡音俚语”去阐述“朴实道理”,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有收获,达到理论共鸣和思想共鸣,凝聚更多共识,切实拉近理论与群众的距离。
用活“载体”,减去“照本宣科”,喜闻乐见才有“新触动”。传播力决定影响力。传播手段创新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的关键环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群众需求为基础,用活各类“载体”,坚持群众在哪里,宣讲阵地就建到哪里的“线上+线下”模式,切实将党的创新理论讲好、讲活。做好线下宣讲,要善用生动的场景吸引群众的兴趣,通过小品、快板、民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讲,让活泼明快的语言风格加持理论去引起群众的触动,使所讲的理论既入木三分,又易于理解。线下宣讲要善于借助全媒体传播手段,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各地党建网站、党建电视栏目等线上资源,全方位、广覆盖地打造网络宣讲阵地,并按照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群众学习需求定制宣讲“菜单”,做到缺什么补什么,让基层理论宣讲更有“温度”。
聚焦“主题”,除去“条条框框”,浸润心田才有“新感悟”。党的创新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要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实、讲准,需要我们除去思想上、条文上和行动上的“框框套套”,深入浅出地把理论落细、落小、落实。党员干部要坚持从实处着力,善于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他们关心什么、想听什么,注重从当地的发展实际和面临的问题出发,弄懂他们的“急难愁盼”,以人民群众容易接受的“小切口”入手,从关乎他们的衣食住行说起,从他们面临的医疗、养老、教育的难题抓起,契合群众需求,主动回应群众关切,联系实际阐述理论,将创新理论有针对性地转化为帮助人民群众答疑解惑的“良方”,使人民群众通过学习理论、解读政策,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让党的政策变成群众解难的“甘霖”,浸润心田。(作者:遂宁市河东新区芝溪谷管理办公室 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