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的四大路径

更新日期:2024年1017       来源:忆城文旅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

 

 
       一、培育壮大农业产业
 

       深入调研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等,明确适合发展的农业特色产业。例如,山区可发展林果业、中药材种植,平原地区则适合大规模粮食生产或设施农业。

       紧密关注市场动态,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结合地方特色,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通过市场调研,确定产品的差异化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推动农业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上游加强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保障,下游则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引进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如智能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精准施肥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展示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效果,带动周边农户采用新技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精准的市场信息、技术指导和政策咨询。推动农业物联网、智能农机等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

       此外还要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包装设计、品牌故事、广告宣传等方式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册商标,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除了传统的农贸市场、超市外,积极开拓线上市场,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扩大销售范围。同时,加强与大型餐饮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供货关系。

 

 
       二、推动乡村产业融合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体表现为“农业+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初级农产品加工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建立农产品加工园区,吸引加工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农业+服务业”,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业教育等服务业态。结合乡村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体验乡村生活。

       同时,开展农业科普教育、农事体验等活动,增强公众对农业的认知和兴趣。另外加强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合作关系。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方式,建立稳定的农产品供应关系,降低市场风险。

       鼓励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如农业与文化创意、健康养生、教育科技等产业的融合。通过跨界融合,拓展农业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

 

 
       三、完善乡村产业支撑体系
 

      实现产业振兴,支撑体系必不可少。从基础设施到金融服务再到政策引导缺一不可。交通设施方面,加强乡村道路建设,提高交通通达性和便捷性。完善农村公路网布局,优化路网结构,提高道路等级和通行能力。

       水利设施方面,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力。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防洪排涝设施建设,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信息网络方面,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宽带网络覆盖率和接入速度。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便捷渠道。

       关于金融与保险服务,需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在乡村设立服务网点或自助服务设施,推广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支付工具。

       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和保障范围,降低农民因自然灾害等风险造成的损失。加强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满足农民多样化的保险需求。关于政策扶持与引导,需要制定和完善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

       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还要编制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强规划的实施监督和评估工作,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四、推动乡村人才建设
 

       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和经营管理能力。建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到乡村创业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到乡村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

       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激励机制,对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通过股权激励、项目资助等方式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完善乡村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为人才提供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便利条件。加强人才服务机构和平台建设,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

       创新创业环境营造上,加大对乡村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提供创业指导、资金扶持、场地租赁等方面的支持。建立乡村创新创业孵化器和加速器等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激发乡村人才的创新创造精神。(作者:王雪锋)